top of page

人道收容然後呢?

野生動物保育難題

專題記者/孫佾妘、劉雨婷、林傑立、何家璇、陶怡軒綜合報導

​動物庇護所-收容中心遇困境

獅虎阿彪剛進收容中心時,還只是襁褓中的幼獸。如今阿彪九歲,成為收容中心認養大使,為與牠同住在收容中心的動物爭取民間捐助經費。
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辦公室主任林岱瑾說明,收容中心的成立,與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(以下簡稱《野保法》)修法禁止保育類動物飼養、繁殖、買賣有關,當時許多私人飼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需要安置,促使政府成立收容中心。農委會陸續設立七家野生動物收容中心,並建立相關救傷機制。

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-01.png

2004年轉由林務局承接野保業務,原先的七間收容中心,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於今年因人力缺乏無法負荷,停止收容業務,僅由生命科學系負責爬蟲類之收容暫養業務;成大鯨豚研究中心、海生館及澎湖海龜救護收容工作站則轉為海洋委員會管轄。

目前林務局委辦四處救傷及收容單位,包含台北市立動物園、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、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及位於南投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,負責收容全台因受傷、走私,而不在其原生棲地的野生保育動物。

裴家騏表示,當單位接收本土野生動物,首要目標一定是將牠們送回被發現的地方,其次是短期照養再放回野外。在中心人員細心照顧及訓練下,恢復動物野外求生能力,盡可能幫助牠們回歸自然。

屏科大目前收容95種、共1485隻動物。這當中有許多動物因不同原因無法野放。例如阿彪即因異種雜交導致先天基因缺陷、脊椎變形;或像外來種的紅毛猩猩同樣無法野放。這些動物終其一生只能留在收容中心,牠們的第二個家。

為了讓這些動物得到妥善照顧,必須要有一定經費,除了購買動物所需的一切,更是要雇用專業人力照顧牠們。不過裴家騏表示,自2009年開始,政府整體野生動物保育預算便不斷下降,如今全台所有收容中心都面臨經費減少問題,影響動物照護品質。

預算連年刪 衝擊動物照護品質

「經費減少對收容體系影響很大。」曾參與急救站計畫,當時擔任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野生動物科主任的高如栢指出,收容中心仰賴國家補助款,且多半長期收容保育類、外來種、和其餘不可野放的動物,飼料費、人力照護費等例行性開銷因而與時俱增。他認為,照顧動物的龐大例行性開銷是必要支出,無法縮增減,「假設收容五百隻動物,我就要有能照護這麼多隻的伙食跟人力,而且是不可斷的。」

裴家騏以屏科大為例,動物野放有諸多考慮與限制,收容數量逐年增加,加上動物成年後照護需求和幼年時期有差異,整體經費只升不減。屏科大自1992年開始野生動物救傷和收容工作以來,直至2007年預算都有配合逐漸調高。然而在2008年以後,年度預算卻開始減少,最多曾減少一半的預算,最少也降低了20%的預算。

野生保育的國際合作案件數

台灣原先得以幫助東南亞各國:

資產 3taiwanmap.png
降低走私動物到台灣的數量
資產 4taiwanmap.png
野生動物復育
資產 2taiwanmap.png
​建立執法與收容系統

經費刪減也影響到硬體設備,如本可每隔3至4個月即重新布置動物收容環境,因經費減少,屏科大只好進行較小幅度的更新。而較大規模收容的籠舍,需等上一到兩年才能更新設施,動物照養品質明顯受到影響。

「雖然只剩三千多萬,但我們還是把預算中的絕大部分給收容中心,因為我們知道動物活著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吃。」對於預算被刪,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科長許曉華無奈表示,由於每年會固定刪減各單位10~20%的基本維持費用,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總經費便是其中之一。

許曉華透露,由於林務局的野保預算逐年被刪減,導致該筆預算漸以支應收容中心的人力與維持費為主。至於其他費用,包含場地修繕和環境豐富化等,則由林務局另外規劃,符合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,爭取經費來支持。

 


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巡視屏科大後,明確指示野保預算不應遵循慣例,自明年開始將固定編列五千萬。「雖然這種新聞會讓我們有壓力,外界跟長官都會來關切,但好處是可以明確告知大家基本的動物照養費,該維持還是要維持。」許曉華坦言。

資產 5animalpi.png

國際合作經費是最早被刪減的預算,導致2009年後至今的合作案數,只佔歷年來案件數總和的1%。

預算刪減影響收容中心人力

預算刪減也影響野生保育的國際合作

中興放棄底圖版 (1).png
屏科放棄底圖版.png

中興大學動物收容中心狀況:

屏科大收容中心狀況:

動物回不了家 收容需求居高不下

收容中心判斷需進行人道處理的標準

即便康復仍無求生能力
棲地不足無法野放
​盜獵走私嚴重
自幼年或長期收容的個體

屏科大收容中心專職獸醫師綦孟柔描述,過去屏科大曾接獲一隻大冠鷲兩腳皆被捕獸夾夾斷。即便獸醫認為牠身強體壯,曾試圖替牠裝上義肢,但考量到野放後無法定期維護,只能終身留在中心。然而猛禽在圈養狀態容易緊張,「飼育員靠近牠就開始在籠子亂竄,會把自己撞傷。」不得已只能以安樂死作結。

 

裴家騏也表示,中心不考慮收容人工繁殖的商業導向動物,曾選擇將大批感染披衣菌的蜜袋鼯安樂死,將收容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保育類動物。

 

王若禪補充,若收到無法野放,但卻適合飼養的外來種與非保育本土生物,因應中興大學規模不大的收容腹地,他們會詢問民眾是否有飼養意願,以減輕收容中心負擔。必須收容的保育類與具攻擊性之外來種,則留在校內由獸醫系工讀生照料,和調度教學醫院的醫師進行義務支援。

野生動物不能野放的原因

外來種保育類動物
​傷勢過重
​身上攜帶致病菌種

最初,收容中心是為了收容本土保育類動物而設立,但因非法走私、棄養寵物等原因,在野外發現的外來種也成為收容目標。目前野保政策以讓動物回歸原生自然環境為主,然而外來物種並無法在台野放,本土生物也有棲地不足、受傷以致失去野外求生能力等原因,需在收容中心度過餘生。

「我們知道經費非常有限,所以要集中把這些錢花在有機會回去外面的動物身上。」王若禪坦言。且多數野生動物的天性,促使牠在人為環境中易緊張、自殘、絕食,即便進入收容中心,也缺乏生活品質。

收容應是下下策 前端保育方為關鍵

「採取收容可能就是一生。」林岱瑾認為,野生動物不似犬貓,自然環境終究是最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,收容不該是野生動物保育的第一考量。在收容中心預算不足的問題面前,更該思考如何降低動物收容數量。

 

「2000年到2009年這一段時間,台灣在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議題上是被稱讚的。因為做了很多執法,也降低了非常多瀕臨絕種動物進入台灣的情形跟案例。」裴家騏表示,台灣曾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國際模範生,然而2009年後,查緝野生動物走私的力道卻大幅下降。

 

裴家騏提到,許多走私業者以台灣為各地野生動物走私到中國的轉繼站,同時台灣不斷有不肖業者出口保育動物,20多年的野保成果,在2009年後功虧一簣。

許曉華解釋,台灣在1994年《野保法》通過後,政府配合修法,曾頻繁查緝市面上非法犀牛角、虎骨、象牙等,並要求持有人皆需到縣市政府登註記。近年隨著台灣民眾保育觀念提升,市場上野生動物產製品已減少許多,但因為中國對野生龜類食用需求增加,才造成不肖人士抓龜走私,林務局也持續與警政署保七總隊及海巡單位合作,嚴格查緝走私行為。

除了政府,民眾也可以努力的地方

不要任意飼養
不要使用非法捕獸夾
不走私與盜獵
​進行檢傷分級
捐錢給動保單位

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輔導員陳賜隆表示,擅自飼養野生動物可能危害其健康,保育類動物更被規範不得私人佔有。由於一般民眾對動物習性不完全了解,像是爬蟲類動物,即使短期飼養不會出現明顯病症,但長期受人類照護,健康出現變化也不易察覺,最終只能任由身體機能漸漸衰退。

 

「野生動物還是待在野外才是最好的。」許曉華呼籲,民眾不要任意飼養野生動物,才能避免後續收容問題。另外,她也提醒,民眾若撿到落巢的鳥類或是遭車撞傷的一般動物,最快的方法是送往各縣市政府的收容、救傷單位,林務局委辦的收容單位則專責較具特殊性的收容案件。

 

 

近年政府經費逐年刪減,動物收容需求未見減少,導致收容空間、經費及人力都不足以應付現況。若要解決野生動物收容困境,根本解決之道是加強前端保育工作,終結買賣、打擊走私以及加強野保觀念,才能讓野生動物永續生活在自然棲地,不讓收容中心成為他們最後的家。

bottom of page